一份不久前發表在《美國預防醫學期刊》(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)的報告就指出,中高齡的朋友若能定期擔任志工,付出一己之力,服務大眾,此舉有助健康福址的維護,值得大家參考。
該研究由任職於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(T.H. Chan)公共衛生學院的心理學家埃里克.基姆(Eric S. Kim)博士所主持,其領導的團隊透過隨機抽樣,從曾經參與美國本土一項大規模調查(註:健康與退休研究,簡稱HRS)的民眾中選出近1萬3千人進行問卷訪談,並長期追蹤達4年,目的在探討擔任志工與否對當事人可能帶來的影響。
結果發現,50歲以上的成年人,當每年從事志願服務工作至少100小時(註:每週約兩小時),除身心健康可以因此受惠外,遭遇失能或死亡的風險也會大幅降低。進一步的分析顯示,相對於未擔任志工者,平日有積極投入的人,運動量明顯增加,幸福感亦較為強烈。
研究者表示,參與志願服務能提高社區凝聚力,藉由人際互動的強化,保護個人免受孤獨、沮喪和絕望感侵擾,進而豐富自己的生活。而隨著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,這些過去擁有各式各樣技能和處事經驗的銀髮族,一旦能加入志工的行列,相信對整體社會是裨益良多。
在犯罪心理學中有所謂的「社會鍵」理論,主要是說人有依附關係,無論是家庭、學校、宗教信仰或社團活動都好,心情與生活方能穩定。中高齡者擔任志工不僅對社會有所貢獻,也能擴展社交圈,學習到新的知能,延緩身心退化,讓生活更為充實,實在是一舉多得。
然而,許多人常因「缺乏自信,認為本身會的東西沒什麼用」、「覺得身體狀況大不如前,無力給予他人幫助」、「對於接觸陌生人感到有壓力,擔心難以融入,或是會不好意思」,視參與志願服務為畏途。
其實志願服務的工作種類多元,並非全要應用專業知識,多數只需有愛心、體力和時間即可。而招募志工的單位,普遍也會提供完整的教育訓練課程,甚至後續安排個人或團體督導,以利適應和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