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列印應用在各個領域成為時尚,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結合15位工藝老師共同研究跨域合作模式,藉由新的數位科技,讓傳統技藝升級,策畫《鍛.練》工藝跨域展,即日起至6月14日在台中市中友百貨A棟10F創意平台共展出18套藝品。
為了推廣陶瓷3D列印,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於中友百貨創意平台舉辦二場「數位工藝自造現場-陶瓷3D列印快閃體驗活動」,參與者可以使用參數式程式繪製屬於自己的造型,並在現場列印,觀看自己作品誕生的療癒過程,無任何電腦軟體或3D列印操作經驗者也可以報名參加!活動詳情請洽中友APP活動報名系統。
《鍛.練》工藝跨域展的18套藝品全部都是利用3D列印技術結合傳統陶藝工法以及金屬鍛造所製作出來的,小至品嘗美酒的酒杯、大到花器、鼓凳,在作品上可以看到工藝或量產技術無法達到的細膩紋理,原來硬梆梆的3D列印工業也能做出如此美麗的生活藝品。
參展成員之一的陳瓊茹老師從事陶藝20多年,在陶藝界中相當活躍,在接觸到數位化的新技術時,她以開放的心胸熱情擁抱新的技術,陳瓊茹說:「在接觸陶瓷3D列印的過程中,最大的考驗還是時間。從繪製草稿一下子換成電腦建模就是挑戰,而金屬與陶瓷部分的密合度,更是吃足苦頭,好幾次被好心勸退,但是不服輸的個性迫使她拚命敲打調整,最後真的跌破眾人眼鏡,實現了原初的設計概念。」
陳瓊茹也提到,傳統工藝長時間養成的手感經驗,仍然彌足珍貴,現階段在3D列印技術中,仍然有許多地方得靠創作者的研究與調和,不過有了新的數位技術,對於未來的發展更顯得無限寬廣,從這些作品當中,就能看出3D列印所帶來的迷人之處。
主辦單位表示,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長期致力於工藝產業傳承與創新發展,近期更是將理念濃縮成綠工藝的訴求,期待以寬容並濟的跨域方式,與其他專業共享多元共存的和諧新生態。這次展覽集結的作品,包含工藝與工業、工藝與數位,兩種跨域歷程的展出。陶瓷3D列印則是工藝跨數位的創造,藉由參數式設計打破習慣的造型與思維,再藉由新的成形技術縮短將作品從圖像轉化到實品的距離,加速創意試驗的效率。
工藝家陳瓊茹與作品-「鼓凳新藝」。 圖:唐復年/攝
小至品嘗美酒的酒杯、大到花器、鼓凳,都是以3D列印技術結合傳統陶藝工法以及金屬鍛造所製作出來的作品。 圖:唐復年/攝
品嘗美酒的酒杯是用3D列印技術完成。 圖:唐復年/攝